《共同保卫章程》(1915)民国四年十一月,村议会上,会长提出保卫案,经众赞成,议定《共同保卫章程》。仿照古代保甲法,编全村为五组。各组公推组长一人,商承村长管理此事。组内如有警报,由组长会同村公所,鸣锣集众共同捕治。另外,雇用更夫二名,由组长轮流督查,分街巡夜。如因村中防卫的紧急事故而致死伤者,由村公所临时开会给予适当的抚奠或养伤费。保卫经费,由村人负担。
除了以上项目,翟城村还设立了德业实践会、改良风俗会、勤俭储蓄会、爱国会等,在此不详细介绍。
翟城村不止有完善的制度,自治的成效在当时也是有目共睹的。
也因此,除了对国民政府推动的自治有影响,后来也成为乡村建设派的一个重要基地。1923年,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成立,晏阳初出任总干事。1925年,晏阳初找到米迪刚,说想找个县,不仅要在当地普及教育,还要指导其他各方面的发展。米迪刚一听很高兴,请他在定县做这个试验,还答应在各方面帮忙。1928年,晏阳初的实验正式开121山西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成立38周年论文集始,平教会在翟城村设立了办事处,又把附近东厅镇为中心的52个村划成一个区,进行识字教育和社会调查。后来他们又把总部搬到了定县,进行以村为单位的平民教育实验。其经验被称为“定县模式”,被湖南、四川等省效法,直到后来被战争所打断。